"平等"的理性分析
何逊
人与人之间要平等,但不少人有一种错误的理解:平等即是绝对平均分配。以下我运
用纯粹理性的方法来分析什么才是真正的平等。
首先建立三个公设:
(1)社会要发展进步,就必须存在差异和层次,即人的能力是不同的。
(2)每个人对社会资源占有量也是不同的,越多,心情越愉快;但若少到一定程度,就
会犯罪。
(3)社会效益等于各个人对社会贡献的总和,对单个人来说,贡献=心情*能力*资源。
然后建立数学模型:
设n个人,能力为L1...Ln,对社会资源占有量为Z1...Zn。
社会资源总量为Z=Z1+Z2+...+Zn。公平参考比例因子为G=Z/(L1+L2+...+Ln)。
心情愉快度函数为Yi=X(Zi/Li,G)(i=1...n)。当Zi/Li=G时,Yi=1,人是愉快的
;Zi/Li越大越好;当Zi/Li=G/2时,Yi=0,人的心情处于临界点;Zi/Li再小,Yi<0,
人就犯罪,对社会贡献是负数。
社会效益为P=Y1*L1*Z1+Y2*L2*Z2+...+Yn*Ln*Zn。
则有三种资源分配方案:
(1)Zi=Li*G(i=1...n)。即能力强的人,占有社会资源的量就多;能力弱的人,占
有社会资源的量就少。
(2)Zi=Z/n(i=1...n)。即绝对平均分配。
(3)Zi=Z*(1/Li)/(1/L1+1/L2+...+1/Ln)。即能力强的人,占有社会资源的量反
而少;能力弱的人,占有社会资源的量反而多。
显然第一种情况的P值最大,第三种情况的P值最小,这在思维中也是符合逻辑的。这
说明,真正的平等是按能力分配。对于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是如此。理性立
法正是要保证这点。硬性规定平均分配,反而是真正的不平等。而第三种情况,在现今十分
普遍,因而现在的情况并不是最佳的。
当然,社会要平衡稳定,人与人之间要友爱互助。但从总体上说这与"平等"是不矛盾
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20 15:31:1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