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模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05|回复: 3

四万亿投资论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9 11: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万亿投资与劳动力就业

张锁   余勇   谢潮流
摘要:通过构建GDP对就业影响的测度模型,揭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内在关系。再对投资与GDP之间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得到GDP与投资关系。通过对我国一、二、三产业就业弹性的比较,来分析三大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实现投资金额的科学分配。最后提出了促进就业和GDP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GDP增长 劳动力就业 就业弹性  弹性系数   对策建议

一.问题描述
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沿海地区许多中小型企业纷纷裁员,造成年底约2000万人被裁员。其中有1000万人是民工。部分民工返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但是2009年的600多万大学毕业生却给我国的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压力。国民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但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处于落后水平,建设投资的潜力巨大,内需市场广阔。基于这样的国情,2009年的两代会上,我国正式通过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目的就是要保GDP增长,保就业,促和谐。但是GDP的增长跟投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GDP增长又能吸纳多少劳动力就业呢?国民经济的增长在产业中如何体现的,三个产业的就业弹性如何?怎么分配这4万亿,才能确保劳动力最大化呢?对于这样的研究,我们能做出什么样的建议。
二.基本假设
假设GDP增长仅仅与就业人数存在非线性关系,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制约作用,以免模型复杂。
    假设国家给出的4万亿投资金额在各部门的是以投资项目中涉及到各部门的比重分配的,投资项目就是对部门进行资金分配。
三.符号说明
      Y   GDP产值       L   就业人数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750.png    就业吸纳弹性系数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796.png   第i 产业的GDP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853.png  第i产业的就业人数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897.png   扩展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950.png  投资向量
四.问题的分析和模型的建立
问题一

为了了解GDP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我们首先要测算就业的GDP弹性及其发展趋势。就业的GDP弹性是指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含义是:GDP每增长1%,能带动就业增长多少。
就业的GDP弹性=劳动力就业增长率÷GDP增长率。
下面建立模型来分析就业弹性,得出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
参照新古典主义所推崇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2],其原始形式如下: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207.png
           表1  1978-2007年中国GDP、就业人数情况表
年份
Y(亿元)
L(万人)
1978

3645.2

40152

1979

4062.6

41024

1980

4545.6

42361

1981

4891.6

43725

1982

5323.4

45295

1983

5962.7

46436

1984

7208.1

48197

1985

9016.0

49873

1986

10275.2

51282

1987

12058.6

52783

1988

15042.8

54334

1989

16992.3

55329

1990

18667.8

64749

1991

21781.5

65491

1992

26923.5

66152

1993

35333.9

66808

1994

48197.9

67199

1995

60793.7

67947

1996

71176.6

68850

1997

78973.0

69600

1998

84402.3

69957

1999

89677.1

71394

2000

99214.6

72085

2001

109655.2

73025

2002

120332.7

73740

2003

135822.8

74432

2004

159878.3

75200

2005

183217.4

75825

2006

211923.5

76400

2007

249529.9

7699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1]


由于我们主要分析的是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关系,所以遵循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以下模型:


L=A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991.png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020.png为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就业吸纳弹性是衡量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大小的指标,即在某一时期内就业数量的变化率与产值变化率之比。

对两边分别取对数,得到如下模型:
                         lnL=lnA+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158.pnglnY
                表2 1978-2007年就业弹性回归分析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202.png
由表2,我们可以得到回归方程:lnL=8.840785+0.216643lnY
现在我们以时间为横轴,劳动力的投入为纵轴建立散点图。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270.png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劳动力投入在1989年似乎有一次突变,笔者认为这次突变完全可能改变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业弹性系大幅度下降和失业率不断上升,并非因为经济增长缓慢,而是因为产业结构出了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模型的建立也需要考虑时间段。1989年之前,由表三得方程
LnL = 9.425304 + 0.153178LnY   (1)

常系数为9.425304,就业弹性为0.153178说明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人数相应增加0.153178个百分点。
1989年之后,由表四得方程
LnL = 10.17059 + 0.087891LnY    (2)
就业弹性仅为0.087891, 说明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人数仅增加0.08789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在1989年之后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减弱趋势。通过对回归结果的分析,可看出回归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并且由于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说明方程和变量的显著性都较好.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情况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3  1978-1988年就业弹性回归分析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769.png

表4  1989-2007年就业弹性回归分析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809.png


我们用(2)式来求解模型,通过查找资料,我们获悉2008年的GDP为300670.0亿元,就业人数为77480万人。实现GDP增长8%,就业人数要增加8*0.087891=0.703128个百分点,2009比2008年新增就业人数 0.703128*1%*77480=544.78万人,所以2009年共能够安排78024.78万人就业。 但2008年末全国统计的失业人数有886万,加上2009年将有610万毕业大学生,我们将这1496万人作为2009年需要解决的劳动力。如果要实现充分就业,根据以上计算2009年的GDP则要增长21.9%。

问题二
投入产出按照与外部经济环境的关系划分为开模型和闭模型[3] [4],其区别在于闭模型将所有变量都作为内生变量。本文选择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进行相关测算,即将居民也作为一个部门列入中间流量矩阵,这样既考虑到了投资对生产的直接拉动效应,还考虑到了居民收入增加以及消费能力扩大带来的间接拉动效应。因此闭模型所得的投资乘数更加符合凯恩斯乘数概念, 投资的真实效应能更完全地体现出来。  
    在投入产出闭模型中,居民部门的行是各部门支付的劳动报酬,列是居民对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消费额。于是得到扩展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397.png
    其中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431.png为各部门劳动报酬系数行向量,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472.png为居民对各部门产品和劳务的直接消耗系数列向量,h为居民部门对居民部门的支付系数。  
    由投入产出表中最基本的关系式:AX+W=X , 可以得到在闭模型中有: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604.png         (3)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663.png    (4)
其中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700.png即投资向量,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733.png为增加值系数对角矩阵,其对角线上的元素分别是各部门的增加值系数。本文将利用(4)式计算投资对GDP的完全影响效应,其中
关键问题就是4万亿总 投资向量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835.png的确定。


今后两年的4万亿投资分配方案为:保障性安居工程是 2800 亿;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大体是3700亿;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是 18000 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是 400 亿;生态环境这方面的投资是3500 亿;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是 1600 亿;灾后的恢复重建,重灾区是1万亿。如何将投资分配方案转化为投入产出表中的纯部门投资将是本文的关键。
在 4 万亿分配方案中: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及棚户区改造,用于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基本对应投入产出表中的房地产业;医疗卫生对应投入产出表中的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文化教育事业对应投入产出表中的教育部门;生态环境对应投入产出表中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投资主要是投向高新科技,对应为科学研究事业;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基本都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灾后的恢复重建工程主要也是公路、电网、民生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它们涉及到的部门相对较多。  

    总的来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花费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费和其他费用。其中建筑工程费对应投入产出表中的建筑业;其他费用一般包括咨询费、设计费和管理费等,对应投入产出表中的综合技术服务业;在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费中,电网建设的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费对应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其他如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等的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费对应为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为了提高分配的精确度,本文调查了 4 个基础设施项目以确定不同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构成比重。华电国际两个新建电厂,建筑安装费分别占总投资的 23%、20%,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费分别占总投资的 54%、58%,其他费用分别占比为 23%和22%。某大型水利工程中,建筑安装费、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用分别约占总投资额的 60%、30%、10%。洛阳市某公路工程中,三项投资分别占比为 80%、12%和 8%。综合项目数据,本文对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关投资分配到纯部门的比重取值见表5。  

                         表5         
项目
建筑业
设备制造
综合技术服务业
公路、铁路、机场
65%
25%
10%
电网类
20%
60%
20%
其他基础设施
60%
30%
10%

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 3700 亿元投资主要包括公路和电网建设以及饮水、工程、沼气工程等小型基础设施,本文中简单认为公路、电网和其他基础设施各占 1/3 的比重。 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方面的 18000 亿元投资中,我们简单认为四种投资各占1/4。灾后重建方面的 10000 亿元投资中,我们假定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和其他基础设施各占 1/5 的份额。根据项目数据及假设,本文给出4 万亿投资项目对应到投入产出表的相关部门,具体情况见表6和表7。

            表6  4 万亿投资项目转化为纯部门的对应关系

项目类别
金额(亿元)

部门
保障性安居工程
2800
100%房地产
农村民生工程和村建
3700
50%建筑+16.7%设备制造+20%电器、机械器材+13.3%综合技术服务
铁路、公路、机场、电网
18000

57.5%建筑业+15%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15% 电气、机械及器材+12.5%综合技术服务业
医疗卫生、文化教育
400

50%教育+50%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生态环境
3500

10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自主创新结构调整
1600

100%科学研究事业
灾后重建
10000

58%建筑业+18%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12%电气、机械及器灾后的恢复重建                                                      材+12%综合技术服务业
注:A,B,C,D,E,F,G 分别对应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生态环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灾后的恢复重建。


                   表7 各部门投资总额计算
部门
投资额(亿元)
备注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5117.9
16.7%B+15%C+18%G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640
20%B+15%C+12%G
建造
18000
50%B+57.5%C+58%G  
房地产业
2800
100%A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
3500
100%E  
教育
200
50%D
卫生、社保和福利
200
50%D
科学研究事业
1600
100%F  
综合技术服务
3942.1
13.13%B+12.5%C+12%G  

表7中列出了相关纯部门的投资额度,它们分别对应投资向量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5930.png的第16、18、26、33、35、36、37、39、40项,由此确定投资向量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5995.png的取值。将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6027.png代入(4)式,计算得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6064.png=64478。即未来两年的4万亿投资可以在未来数年给我国带来共64478亿元的 GDP 增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特性,64478 亿元是一个完全拉动效应,即考虑了投资对各个部门生产、出口和居民收入的直接与间接刺激效应的总和。由于受到项目建设工期、产品需求传导等因素的影响,投资的经济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效应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5]。国家 4万亿投资的大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工期相对较长,涉及的产业链较复杂,因此它对我国经济的
拉动效应将在未来若干年持续发挥作用。张军扩[6]认为从投资转化为具有生产能力或能为生产过程服务的资本存在 6年的时滞,并且估算出了投资转化为资本的时滞系数:在第一年至第六年投资转化为资本的比例分别为 26%,26%,20%,12%,9%和 7%。本文利用这个比例作为 4万亿投资在未来几年的时滞系数,测算考虑投资时滞情形下对 GDP的拉动效应。假设 4万亿能在 2009年和 2010年全部投入,并简单假设每年各投入 2万亿,于是 2009年转化为具有生产能力的资本量为 5200亿,再次利用上文中的分配方案和(4)式,容易算得4万亿投资方案对 2009年 GDP拉动效应仅为 8382亿元。经查的2008年GDP的总值为300670.0亿元,则2009年四万亿投资将拉动GDP增长2.79个百分点(8382÷300670.0=2.79%)。由于四万亿投资是国家预算内投资,且并不是一年内全部投资下去,又由于无法得知2009年社会投资总额,故无法得出在确保GDP增长8%时国家还需投资多少钱。

问题三

从模型一的构建当中,我们可以知道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对三大产业分别做回归分析得到相应的就业弹性。
                  表8   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表
[tr][/tr]
 

第一产业产值

第二产业产业

第三产业产值

第一产业就业

第二产业就业

第三产业就业

月份

Y1(亿元)

Y2(亿元)

Y3(亿元)

人数L1(万人)

人数L2(万人)

人数L3(万人)

1989

4265.9

7278.0

5448.4

33225

11976

10129

1990

5062.0

7717.4

5888.4

38914

13856

11979

1991

5342.2

9102.2

7337.1

39098

14015

12378

1992

5866.6

11699.5

9357.4

38699

14355

13098

1993

6963.8

16454.4

11915.7

37680

14965

14163

1994

9572.7

22445.4

16179.8

36628

15312

15515

1995

12135.8

28679.5

19978.5

35530

15655

16880

1996

14015.4

33835.0

23326.2

34820

16203

17927

1997

14441.9

37543.0

26988.1

34840

16547

18432

1998

14817.6

39004.2

30580.5

35177

16600

18860

1999

14770.0

41033.6

33873.4

35768

16421

19205

2000

14944.7

45555.9

38714.0

36043

16219

19823

2001

15781.3

49512.3

44361.6

36513

16284

20228

2002

16537.0

53896.8

49898.9

36870

15780

21090

2003

17381.7

62436.3

56004.7

36546

16077

21809

2004

21412.7

73904.3

64561.3

35269

16920

23011

2005

22420.0

87364.6

73432.9

33970

18084

23771

2006

24040.0

103162.0

84721.4

32561

19225

24614

2007

28095.0

121381.3

100053.5

31444

20629

24917

                      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表9 第一产业就业弹性回归分析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7930.png

第一产业回归方程: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7967.png
表10  第二产业就业弹性回归分析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7988.png
第二产业就业弹性回方程: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8027.png

表11  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回归分析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8064.png
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方程: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8102.png
可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分别为0.0601250.2160220.332849。总体来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基本已经饱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远远大于第一产业。所以在4万亿投资上要对第二、三产业重点投资,尤其是第三产业。当然也要考虑到各产业投资跟产出的关系。
五.结论与建议
目前,三大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吸纳能力各不相同,按强弱顺序排列依次为第三、第二、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不仅是目前吸纳劳动力就业最重要的部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还将提高。因此,应当改变目前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局面,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的发展,这是增加劳动力需求,扩大劳动力就业十分重要的途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服务业就业比重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较低的,这同时也意味着我国服务业在提供劳动就业方面有着巨大的空间。
第二产业虽仍然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产业。因此,为了增强第二产业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结构的同时,应当重视促进那些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而且具有竞争力产业的发展。
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已达到饱和,出现了排斥劳动力的现象,并有加剧的趋势,这意味着将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因此,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村就业潜力。例如提高乡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力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
六.模型优缺点分析
笔者在遵循GDP增长与就业之间呈非线性经济关系的基础上,采取回归模型方法对GDP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具体关系进分析,并进而验证经济增长能否促进就业,以及对就业的具体促进程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通过采取回归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求出以点弹性概念界定一段时期就业的GDP弹性,避免了采用弧弹性概念估算就业的GDP弹性不精确性。在对投资跟产出模型中,充分考虑到了四万亿的投资分配细节,得到的结果是可信服的。但是由于4万亿的投资是几年的陆续投资,带来的GDP增长也就不能单纯的作为2009年的GDP增长。还需考虑产出-投资的滞后性。在求解问题三的时候,由于没有能找到三大产业的具体投资情况,不能很好的得出GDP与投资间的关系。否则,问题就转化成了一定条件约束的最值求解模型。三大产业的具体分配就能更清楚一些,或者是各个行业的分配更加清楚。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8中国统计年鉴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8/indexch.htm
2009-6-9
[2]王羽,闫宏宏,经济增长对促进就业的有效性分析
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d=29706
2009-6-9

[3] Rietveld, P. & F. Bruinsma, Is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Effective?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Accessibility: Impacts on the Space Economy[M], Springer Berlin,1998

[4] 钟契夫,陈锡康,刘起运.中国投入产出分析[M],中国财经出版社,1993

[5] 侯荣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及其滞后效应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 (3) : 13-16

[6] 侯荣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及其滞后效应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究,2002, (3) : 13-16

[7] 都阳,高文方,就业与GDP增长的关系分析及建议,中国经贸期刊,第18期:20-21,2005
发表于 2009-8-29 17: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挺多的,用统计分析不错
发表于 2011-5-15 20: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谢谢了,我们的论文就是这个,嘿嘿!谢谢楼主了!
发表于 2011-5-15 20: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MATLAB的截图能显示就更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数学建模网 ( 湘ICP备11011602号 )

GMT+8, 2024-11-26 18:29 , Processed in 0.1269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