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4-2 02: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便携计算机之父
在硅谷历史上,亚当·奥斯本(Adam Osborne)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人物,他在20世纪
70年代初期得到了一份为英特尔新发明的微处理器编写说明书的工作,随后成为技术领域
的自由撰稿人,先后在计算机杂志《界面时代》(Interface Age)和《Infoworld》上开
辟专栏。
亚当·奥斯本
但奥斯本有更大的计划,他想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一分子、硅谷的大亨,向对他的逻辑
天才发生过怀疑的人证明他们的错误。他毫不谦虚,甚至有些自大地说:“我跟每一个人
说,他们应该制造什么,可是没有人听我的话,所以我自己去制造了。”
令人惊奇的是,奥斯本证明了他的设想是合理的。奥斯本有两个很妙的主意:首先,
利用眼下电路体积变得越来越小的优势,制造出一种既小又轻而且结实的便携式个人计算
机;其次,把当时需单独购买并且价格昂贵的最流行软件,算在个人计算机的价格内卖给
顾客。此前,硬件和软件公司从来不会同时提供这两项服务。
1980年3月,在西海岸计算机展览会上,奥斯本见到了为一家硬件公司设计电路板的
Lee Felsenstein。奥斯本向他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并对Felsenstein提出设计要求:这台
计算机一是要廉价结实,既小又轻;二是要捆绑字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
1981年4月奥斯本Ⅰ型计算机全新亮相,含软件在内的整机价格仅1795美元。这一下
子就轰动四方,到1981年9月,公司月销售额就攀升至100万美元,第二年公司收入就达
7000万美元。
但奥斯本公司在成立的第二年的年中,便开始出现严重的错误。管理上的混乱导致产
品质量下降、交货延误和财政空虚,而市场策略的错误更使它功亏一篑。当时在市场上占
统治地位的是IBM,而奥斯本公司的“管理者”却不能与之兼容,这本不算太糟,但奥斯
本不能忍受这样的情况。于是,奥斯本在新产品投放市场一星期后,宣布他已开始准备与
IBM兼容,这等于无形之中宣布自己的产品已经过时,使销售量顿时一落千丈。一个美丽
的计算机神话仅仅维持了不到两年时间。这个以自己的创新理念,促使计算机业发展方向
发生革命的人物,这个一度是PC业内最具影响力、最富争议的人物,就这样从业界淡出,
将一切甩在了自己的身后。
磁盘之父
各种类型的软、硬磁盘,是个人电脑最重要的存储设备,磁盘的历史并不太长,从世
界上第一台硬盘发明至今,也不过40余年时间。
艾伦·舒加特
20世纪50年代,IBM公司董事长小托马斯·沃森迅速把事业扩展到美国西海岸,下令
在加利福尼亚圣何塞市附近新建实验室和工厂。约翰逊带领着30多名青年工程师,在不到
三年时间,就为IBM创造了引人注目的技术成果——磁盘存储器。在约翰逊领导IBM圣何塞
实验室研制硬盘的过程中,一位名叫艾伦·舒加特(Al.Shugart)的青年工程师发挥了关
键作用。
舒加特1951年大学毕业后加盟IBM,在研究部门工作了十多年。 1969年,他离开IBM
建立舒加特合伙人公司,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片以塑料材质为基础的5英寸软磁盘,即PC
机上使用的标准软盘。
1974年,舒加特首次创办的公司倒闭,五年之后,舒加特重返电脑行业,在著名的硅
谷腹地, 与过去的几位同事共同创建了希捷(Seagate)技术公司,专门为个人电脑研制
高性能的小型硬盘。
1980年,希捷技术公司宣布研制出第一台5.25英寸温式硬盘,容量达5~10MB,后来
成为IBM PC/XT个人电脑最具特点的标准配置。 舒加特领导的这家公司,目前已是资产数
十亿美元、员工10余万人的世界上最大的PC硬盘生产厂商之一。
自由软件之神
20世纪末,软件业发生的最大变革就是自由软件的全面复兴。在自由软件的浪潮下,
软件业的商业模式脱胎换骨,从以卖程序代码为中心,转化为以服务为中心,而理查德·
斯托尔曼则被称为软件业的自由之神。有人说,斯托尔曼应该算是世界上写软件最多的程
序设计师。但是,斯托尔曼真正的力量是他的思想。在斯托尔曼的理论下,用户彼此拷贝
软件不但不是“盗版”,而是体现了人类天性的互助美德。对斯托尔曼来说,自由是根本
,用户可自由共享软件成果,随便拷贝和修改代码。他说:“想想看,如果有人同你说‘
只要你保证不拷贝给其他人用的话,我就把这些宝贝拷贝给你’。其实,这样的人才是魔
鬼”。
理查德·斯托尔曼
理查德·斯托尔曼一副披头士的打扮,看起来像现代都市里的野人,但如果他将一件
“麻布僧袍”穿在身上,又戴上一顶圆形宽边帽子,有如绘画作品中环绕圣像头上的光环
。一眨眼的功夫,他又变成圣人,散发着先知般的威严和力量。野人与圣人,恰恰就是这
位自由软件的精神领袖理查德·斯托尔曼的双重属性,他既是当今商业软件领域野蛮的颠
覆者,又是无数程序员和用户心目中神圣的自由之神。
微软帝国
据不久前的一期《福布斯》杂志的年度统计,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
以587亿美元的个人资产仍排名世界首富。他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的财富比传统的
汽车大王、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或金融寡头在200年时间里创造的家庭财富还多。
比尔·盖茨
像苹果砸出牛顿的智慧一样,个人电脑突入盖茨的脑海也有一个外在的启蒙者,这就
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它封面上Altair 8080型计算机的图片一下子点燃
了比尔·盖茨的电脑梦。盖茨打电话给罗伯茨表示要给Altair研制Basic语言,之后,盖茨
和艾伦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8008配上Basic语言,开辟了PC软件
业的新路。
1975年5月,比尔·盖茨产生了退学的想法,他希望能和好友艾伦一起创办一个软件
公司,由于父母的极力反对,比尔·盖茨没能马上退学,但他还是离开了西雅图到了亚帕
克基。1975年7月,他与艾伦合作创建公司。微软公司前身成立时,比尔·盖茨正好20岁
。
如今微软已成为了业内的“帝国”,除了主宰PC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外(这是微软的命
脉),还涉足个人财务软件、教育及游戏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商用电子邮件、数据库及工
具软件、内部网服务器软件、手持设备软件、网络浏览器、网络电视、上网服务及近20个
不同的Web网站。
PC直销
迈克·戴尔(Michael Dell)曾就读于奥斯汀的德克萨斯大学,19岁退学。
迈克尔·戴尔
1984年,迈克·戴尔以1000美元和一个在个人计算机业中前所未有的理念建立了戴尔
公司,即避开给产品增值较少的中间商,直接向最终用户销售量身订制的个人计算机。这
样可以根据订单生产以取消库存,并把后勤服务与供应商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规范化、
低成本的企业文化。通过这种创新的直线订购方式和在业界率先倡导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方
案,戴尔公司已成为全球顶尖的个人计算机供应商之一,并且是领先的计算机直线订购公
司和全球发展最快的主要计算机系统公司。
戴尔公司在PC的领导地位带来了全球革命,还被公认为是最大的计算机系统网上供应
商,迈克·戴尔因此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之一,他的个人资产曾达到214.9亿美
元。
苹果创始人
不久前,美国《洛杉矶时报》评选出了“20世纪经济领域50名最有影响力人物”,史
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与另一名苹果电脑公司创办人沃兹·尼克并列第5名,他们
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创办苹果电脑,带动了全球个人电脑普及应用浪潮,并迫使IBM PC于
1981年面市”。历经了20多年的磨炼,人们在史蒂夫·乔布斯身上发现了一系列走向成功
的闪光之处:首先是信息消费技术产品的主导者,其次,是随机应变的企业家。
史蒂夫·乔布斯
1976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自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
公司。他们的第一个产品是一种没有键盘、机箱、声音和图像的计算机电路板,他们称之
为Apple I。1977年4月他们成功开发了AppleⅡ,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台具有彩色图形显示功
能、键盘、电源和造型的个人电脑产品,也是第一台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个人电脑。
1985年,苹果公司已经拥有了20亿美元的资产,成长为当时硅谷灿烂的明珠。
乔布斯的另一个功绩是在1997年9月重返该公司任首席执行官后,对奄奄一息的苹果
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公司改组和一连串新产品降价促销的措施。乔布斯抓住Internet浪潮
带来的机遇,相继推出了Power Macintosh G3、iMac和iBook等一系列划时代产品,不仅
让苹果电脑公司起死回生,从赤字累累奇迹般地变为连番获利,而且使苹果在1998第四个
财政季度创造了1.09亿美元的利润。苹果重新回到了全球信息技术潮流领袖的地位,并带
动全球个人电脑与信息技术产品时尚化、易用化的新潮流。
以太网之父
鲍伯·梅特卡夫(Bob Metcalfo)被称为以太网之父,并且提出了网络的实用性与其使
用者数目的平方成正比的“梅特卡夫法则”,即如果网络中有n个用户时,网络中就有
n(n-1)个潜在商品,当第n+1个顾客加入此网时,该用户就向其他所有用户提供了2n个潜
在商品。
鲍伯.梅特卡夫
鲍伯·梅特卡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后来到哈佛念博士。他在哈佛大学宣读了阐述
以太网的论文,哈佛大学说理论性不强,要他进行理论升华,然后再答辩。梅特卡夫无奈
,只好到心理学家泰勒这里来“升华”,想不到却搞出惊人之举。在他主持下,施乐硅谷
研究中心1973年5月,第一次在局域范围内实现了微机间的联网。梅特卡夫欣喜不已,当
他要给这个新联网系统取名字时,一想到哈佛大学说他的理论深度不够,就气不打一处来
,想到19世纪末物理学家们提出的玄虚不已的以太(Ether)理论,就郑重其事把它命名为
“以太网”(Ethernet),并于1977年申请了专利。1979年4月,鲍伯·梅特卡夫正式成立
了3Com公司,目标就是推进以太网成为业界标准。现在当以太网带宽开始向10G迈进时,
谁还能说以太网不是业界的一个标准呢?
IT偏执狂
葛鲁夫绝对是20世纪史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他开创了微处理器产业、引爆了个人电
脑革命并一手将英特尔打造成超级竞争机器。他的竞争策略是:推出新产品、主动降价打
击竞争对手、再推出新产品……,这个逼迫自己不断进步,不让对手有任何喘息空间的策
略,让英特尔主宰个个电脑产业的时间超过十年。现在他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葛鲁夫仍
然是位值得研究的大师。
安迪·葛鲁夫
1998年1月5日,是葛鲁夫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他战胜了英国王妃戴安娜、克隆绵羊
多莉之父伊安·威尔马特和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成为《时代周刊》新一届的年度
世界风云人物,加上1997年英特尔辉煌的业绩,葛鲁夫的名声和威望被推上了巅峰。
而之后的葛鲁夫选择了急流勇退,1998年5月他将CEO一职交给公司总裁贝瑞特,只留
下更具象征性的董事会主席一职。这一方面与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有关,另一方面是处于
战略转折点的CPU市场,迫使他提前让贤。此后,由于公司业绩不佳,加上低端市场操作
不力,公司股票比高峰时下跌30%以上。葛鲁夫走得恰是时候,这位好斗、爱发脾气、有
驾驭力的铁腕人物必须将权力之杖让与一个更和气、更具亲和力的人,才能使英特尔力挽
狂澜。
蓝色救星
20世纪80年代末,将头埋在沙里的IBM公司经理们,面对新崛起的个人电脑还死抱着
大型电脑的概念不放。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欧美经济萧条,IBM公司内部机构臃肿,
连续几年公司股票不断下跌,一时间,不少持悲观态度的人士认为,IBM已经难以逃脱覆
舟的命运,当时的IBM几乎成了一辆没人要的破车。
路易斯·郭士纳
1993年郭士纳正式接管IBM,开始发起向PC业的进军,重振IBM雄威。1994年底,IBM获
得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赢利30亿美元。正如郭士纳所说,信息革命即将发生,
IBM再也不能靠亮皮鞋和微笑来过关了。
1995年6月5日,处理完内部事务的郭士纳终于将锋芒扫向了外界。他瞄上了Lotus公
司,不顾Lotus总裁吉姆·曼兹的反对,决定强行吞并。6月11日,这桩生意最终以35亿美
元成交,成为当时软件史上最大的购并案。之后,郭士纳将Lotus的Notes软件作为武器,
向软件市场发动总攻,并一举拿下了企业网络市场。1995年,IBM营收突破了700亿美元大
关。
郭士纳为IBM带来了滚滚利润,也为他自己挣得了不菲的收入。1996年他已获得了82
.5万股期权,账面价值6900万美元。1997年3月,董事会同意再给他增加30万股期权,希
望他再干一个任期到2002年,为此公司将另加200万股票认购权。如果IBM股票能保持10%
的增势,那这批股票将值3.3亿美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