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模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09|回复: 2

希尔波特23个数学问题及解决情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26 06: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康托的连续统基数问题。
  1874年,康托猜测在可数集基数和实数集基数之间没有别的基数,即著名的连续统


假设。1938年,侨居美国的奥地利数理逻辑学家哥德尔证明连续统假设与ZF集合论公理


系统的无矛盾性。1963年,美国数学家科恩(P.Choen)证明连续统假设与ZF公理彼此独


立。因而,连续统假设不能用ZF公理加以证明。在这个意义下,问题已获解决。
(2)算术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欧氏几何的无矛盾性可以归结为算术公理的无矛盾性。希尔伯特曾提出用形式主义


计划的证明论方法加以证明,哥德尔1931年发表不完备性定理作出否定。
  根茨(G.Gentaen,1909-1945)1936年使用超限归纳法证明了算术公理系统的无矛


盾性。
(3)只根据合同公理证明等底等高的两个四面体有相等之体积是不可能的。
  问题的意思是:存在两个等高等底的四面体,它们不可能分解为有限个小四面体,


使这两组四面体彼此全等,德思(M.Dehn)1900年已解决了这一问题。
(4)两点间以直线为距离最短线问题。
  此问题提的一般。满足此性质的几何模型很多,因而需要加某些限制条件。1973年


,苏联数学家波格列洛夫(Pogleov)宣布,在对称距离情况下,问题获解决。
(5)拓扑学成为李群的条件(拓扑群)。
  这一个问题简称连续群的解析性,即是否每一个局部欧氏群都一定是李群。1952年


,由格里森(Gleason)、蒙哥马利(Montgomery)、齐宾(Zippin)共同解决。1953年


,日本的山迈英彦已得到完全肯定的结果。
(6)对数学起重要作用的物理学的公理化。
  1933年,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将概率论公理化。后来,在量子力学、量子场论


方面取得成功。但对物理学各个分支能否全盘公理化,很多人有怀疑。
(7)某些数的超越性的证明。
  需证:如果a是代数数,β是无理数的代数数,那么aβ一定是超越数或至少是无理


数(例如,2√-2和exp(π))。苏联的盖尔封特(Gelfond)1929年、德国的施奈德(S


chneider)及西格尔(Siegel)1935年分别独立地证明了其正确性。但超越数理论还远


未完成。目前,确定所给的数是否超越数,尚无统一的方法。
(8)素数分布问题,尤其对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问题。
  素数是一个很古老的研究领域。希尔伯特在此提到黎曼(Riemann)猜想、哥德巴赫


(Goldbach)猜想以及孪生素数问题。黎曼猜想至今未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


问题目前也未最终解决,其最佳结果均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得出。
(9)一般互反律在任意数域中的证明。
  1921年由日本的高木贞治,1927年由德国的阿廷(E.Artin)各自给以基本解决。而


类域理论至今还在发展之中。
(10)能否通过有限步骤来判定不定方程是否存在有理整数解?
  求出一个整数系数方程的整数根,称为丢番图(约公元前210-公元前290,古希腊数


学家)方程可解。1950年前后,美国数学家戴维斯(Davis)、普特南(Putnan)、罗宾


逊(Robinson)等取得关键性突破。1970年,巴克尔(Baker)、费罗斯(Philos)对含


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取得肯定结论。1970年, 苏联数学家马蒂塞维奇最终证明:在一般情


况答案是否定的。尽管得出了否定的结果,却产生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副产品,其中不


少和计算机科学有密切联系。
(11)一般代数数域内的二次型论。
  德国数学家哈塞(Hasse)和西格尔(Siegel)在20年代获重要结果。60年代,法国


数学家魏依(A.Weil)取得了新进展。
(12)类域的构成问题。
  即将阿贝尔域上的克罗内克定理推广到任意的代数有理域上去。此问题仅有一些零


星结果,离彻底解决还很远。
(13)一般七次代数方程以二变量连续函数之组合求解的不可能性。
  七次方程x7+ax3+bx2+cx+1=0的根依赖于3个参数a、b、c;x=x(a,b,c)。这一函数能


否用两变量函数表示出来?此问题已接近解决。1957年,苏联数学家阿诺尔德(Arnold


)证明了任一在[0,1]上连续的实函数f(x1,x2,x3)可写成形式∑hi(ξi(x1,x2),x


3)(i=1--9),这里hi和ξi为连续实函数。柯尔莫哥洛夫证明f(x1,x2),x3)可写成形式∑


hi(ξi1(x1)+ξi2(x2)+ξi3(x3))(i=1--7)这里hi和ξi为连续实函数,ξij的选取可与


f完全无关。1964年,维土斯金(Vituskin)推广到连续可微情形,对解析函数情形则未


解决。
(14)某些完备函数系的有限的证明。
  即域K上的以x1,x2,…,xn为自变量的多项式fi(i=1,…,m),R为K[X1,…,Xm]


上的有理函数F[X1,…,Xm]构成的环,并且F(f1,…,fm)∈K[X1,…,Xm]试问R


是否可由有限个元素F1,…,FN的多项式生成?这个与代数不变量问题有关的问题,日


本数学家永田雅宜于1959年用漂亮的反例给出了否定的解决。
(15)建立代数几何学的基础。
  荷兰数学家范德瓦尔登1938年至1940年,魏依1950年已解决。
(15)舒伯特(Schubert)计数演算的严格基础。
  一个典型的问题是:在三维空间中有四条直线,问有几条直线能和这四条直线都相


交?舒伯特给出了一个直观的解法。希尔伯特要求将问题一般化,并给以严格基础。现


在已有了一些可计算的方法,它和代数几何学有密切的关系。但严格的基础至今仍未建


立。
(16)代数曲线和曲面的拓扑研究。
  此问题前半部涉及代数曲线含有闭的分枝曲线的最大数目。后半部要求讨论备dx/d


y=Y/X的极限环的最多个数N(n)和相对位置,其中X、Y是x、y的n次多项式。对n=2(即


二次系统)的情况,1934年福罗献尔得到N(2)≥1;1952年鲍廷得到N(2)≥3;1955年苏


联的波德洛夫斯基宣布N(2)≤3,这个曾震动一时的结果,由于其中的若干引理被否定而


成疑问。关于相对位置,中国数学家董金柱、叶彦谦1957年证明了E(2)不超过两串。


1957年,中国数学家秦元勋和蒲富金具体给出了n=2的方程具有至少3个成串极限环的实


例。1978年,中国的史松龄在秦元勋、华罗庚的指导下,与王明淑分别举出至少有4个极


限环的具体例子。1983年,秦元勋进一步证明了二次系统最多有4个极限环,并且是(1


,3)结构,从而最终地解决了二次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问题,并为研究希尔伯特第(1


6)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17)半正定形式的平方和表示。
  实系数有理函数f(x1,…,xn)对任意数组(x1,…,xn)都恒大于或等于0,确定f是否


都能写成有理函数的平方和?1927年阿廷已肯定地解决。
(18)用全等多面体构造空间。
  德国数学家比贝尔巴赫(Bieberbach)1910年,莱因哈特(Reinhart)1928年作出


部分解决。
(19)正则变分问题的解是否总是解析函数?
  德国数学家伯恩斯坦(Bernrtein,1929)和苏联数学家彼德罗夫斯基(1939)已解


决。
(20)研究一般边值问题。
  此问题进展迅速,己成为一个很大的数学分支。日前还在继读发展。
(21)具有给定奇点和单值群的Fuchs类的线性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证明。
  此问题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大范围理论。希尔伯特本人于1905年、勒尔(H.Rohrl)


于1957年分别得出重要结果。1970年法国数学家德利涅(Deligne)作出了出色贡献。
(22)用自守函数将解析函数单值化。
  此问题涉及艰深的黎曼曲面理论,1907年克伯(P.Koebe)对一个变量情形已解决而


使问题的研究获重要突破。其它方面尚未解决。
(23)发展变分学方法的研究。
  这不是一个明确的数学问题。20世纪变分法有了很大发展。
  可见,希尔伯特提出的问题是相当艰深的。正因为艰深,才吸引有志之士去作巨大


的努力。
发表于 2004-6-30 01: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典范
发表于 2004-7-13 06: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希尔波特不愧为一代数学大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数学建模网 ( 湘ICP备11011602号 )

GMT+8, 2024-4-29 14:39 , Processed in 0.0506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