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模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ewton1983

【7,8月征答】过桥问题与灌水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8 06: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src="http://www.shumo.com/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0.gif">   6-5=1</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6-5+1=2</FONT></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6-5+2=3</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1存何处?<img src="http://www.shumo.com/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3.gif"></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6中吗?那6-5不是把1给盖了!<img src="http://www.shumo.com/bbs/Skins/Default/emot/em08.gif"></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6-5+1中的1没了!<img src="http://www.shumo.com/bbs/Skins/Default/emot/em03.gif"></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可知就6、5两只壶呢!<img src="http://www.shumo.com/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5.gif"></FONT></P>
发表于 2004-7-29 22: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b>关于过桥问题: 8分钟~~</b>[em02]</P><>桥窄不是问题, 四人排成一列过桥, 最后一个人拿电筒,斜着即可照亮每个人前面的桥面,因而大家可以一起过去..</P>
发表于 2004-8-6 22: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可以把题目弄的现在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04-8-28 02: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12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A题:</P>< 0cm 0cm 12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假设这四人分别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FONT>。很明显,开始两人拿着手电筒过桥后,手电筒就在桥的另一边了,此时需要已经过桥的那两人中的一个再把手电筒送回桥这边。送手电筒回来过桥也要化时间,所以要选一个跑得比较快的。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每次让跑得最快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陪着另一个过桥,然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快速地跑回来,再陪下一位过去,最后所有人就都可以过桥了。

  让我们来算一下这要多长时间。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旅行者出发的桥的这一边称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此岸<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而把旅行者想要到达的那边叫<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彼岸<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在表达一个过桥方案时,我们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来表示从彼岸到此岸的移动,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表示从此岸到彼岸的移动。前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护送大家过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方案就可以写成:(右边数字为完成此步骤所需时间)

          A B → 2
            A ← 1
          A C → 5
            A ← 1
          A D → 8

一共就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1+5+1+8=17</FONT>分钟。

  但其实有更快的办法:

          A B → 2
            A ← 1
          C D → 8
            B ← 2
          A B → 2


一共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1+8+2+2=15</FONT>分钟。这个办法的聪明之处在于让两个走得最慢的人同时过桥,这样花去的时间只是走得最慢的那个人花的时间,而走得次慢的那位就不用另花时间过桥了。可以把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一遍,就会发现这是最快的方案了。

  现在我们把这个问题推广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N≥4)</FONT>个人过桥的情况:如果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FONT>个旅行者,假设他们有各自所需的过桥时间(正实数)。在只有一只手电筒的情况下,要过上述的一条桥,怎样才能找到最快的过桥方案?

  假设最快地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FONT>个旅行者从此岸移动到彼岸需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FONT>分钟时间,那么我们把所有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FONT>分钟时间内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FONT>个旅行者从此岸移动到彼岸的方案称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最佳方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最佳方案很有可能不止一个,我们的目的是要找到一个最佳方案,但是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最佳方案全都找出来。<B><p></p></B></P>< 0cm 0cm 12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二、一个合理的假设</B><p></p></P><P 0cm 0cm 0pt">  为了讨论的方便起见,这一节我们要说明的是,事实上我们可以假设每个旅行者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当我们说一些人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最快的那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次慢的那一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时,都不会有歧义了,因为每个人的速度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假设在讨论中并非必要,只是为了在证明的叙述过程中避免不断地啰嗦类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我们让两人中最快的那个过桥,如果两人一样快,那就随便选一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我们选在彼岸最快的那个人回来,如果上一步刚从此岸到彼岸的人中,其中有一个是现在彼岸走得最快的之一,我们就特别选择让他回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之类的话。

  为什么我们可以假设每个旅行者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原理就在于,我们可以把原来过桥时间相同的旅行者的过桥时间分别加上一个不同的但是非常非常小的量,这样就能保证旅行者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了。但是因为加上去的量都非常小,所以对最终总的过桥时间的影响也非常小。所以这样改动过后得到的最佳方案在原来的条件下实施的话,也该是原来条件下的最佳方案。

  如果你对上面的说明满意了,就完全可以跳过这一节直接看第三节。这一节后面啰哩叭嗦的都是为了向一些对严格性要求比较高的朋友解释上面所说的方法的确可行。

  首先对于任何一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FONT>个旅行者,假定他们过桥所需的时间分别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SUB>1</SUB></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SUB>2</SUB></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SUB>N</SUB></FONT>,它们都是大于零的实数。假设这个序列已经从小到大排列了(当然不排除其中有数相等)。每次都由第一个旅行者陪同一个人过桥,然后第一个旅行者回来,这样一个方案所需要的时间是: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 = (N-2)*a<SUB>1</SUB>+a<SUB>2</SUB>+……+a<SUB>n</SUB>

</FONT>(第一个旅行者要返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2</FONT>次)。所以最佳方案所需要的时间一定不会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FONT>大。

  我们把一个过桥方案中让一个或者两个人拿着手电筒从桥的一边走到另一边的一次移动叫做这个方案中的一次移动或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一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就是前面解四个人的题中使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来表示的一个步骤。因为一次移动所需要的最少的时间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SUB>1</SUB></FONT>分钟,所以最佳方案中所需的移动步数一定不会多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K=[S/a<SUB>1</SUB>]</FONT>步,这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是取整运算。

  让我们考虑一下所有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K</FONT>步以内完成的方案。上面的例子表明这样的方案至少有一个,而且这样的方案显然只有有限多个,假设一共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FONT>个。我们又设这些方案执行时要花的时间是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SUB>1</SUB></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SUB>2</SUB></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SUB>M</SUB>

</FONT>我们还可以假设上面这些时间已经从小到大排列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SUB>1</SUB></FONT>就是最佳方案所需要的时间。

  现在是关键的步骤。我们要选取一个很小的正实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ε</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FONT>。它有多小呢?它必须满足下面的条件: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 </FONT>对于任何两个过桥时间不同的旅行者(假设他们的过桥时间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FONT>分钟),必须满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ε</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b|/N</FONT>。换句话说,<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ε</FONT></B><B>要小于不同的旅行者过桥时间之间的差别。</B>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 </FONT>对于任何两个所需的完成时间不同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K</FONT>步以内的方案(假设它们的所需时间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FONT>分钟),必须满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ε</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s|/K</FONT>。换句话说,<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Kε</FONT></B><B>要小于不同的方案完成时间之间的差别。</B>

因为旅行者的数目和方案的数目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然可以选取这样一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ε</FONT>。至于这两个条件有什么用,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

  假设若干个旅行者过桥的时间都是一样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分钟,我们就把题目改一下,使得他们的过桥时间分别为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ε/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2ε/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3ε/N……

</FONT>如果有其他的旅行者过桥时间相互一样,也按照同样方式修改题目。这时在修改后的题目中,如果原来两个旅行者所需的过桥时间相同,那么现在就变得不同,差一个非常小的量(不会超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ε</FONT>);如果原来两个旅行者所需的过桥时间不同,那么根据上面的条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现在还是不同,而且原来谁比较快,现在仍旧是他比较快。

  我们看看这个修改后的题目的最佳方案和原来的题目的最佳方案有什么联系。

  假设我们已经有一个关于修改后的题目的最佳方案,那么它所需要的时间必定是这个模样的: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 + bε

</FONT>我们知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ε</FONT>部分是修改时把旅行者过桥时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微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了以后造成的,而且每走一步这部分的改变不会超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ε</FONT>,所以我们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K=[S/a<SUB>1</SUB>]</FONT>。

  如果我们把这个最佳移动方案照搬到原来的题目中去,所需要的时间就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分钟。这个方案应该同样是原来题目中的最佳方案。否则的话,假设我们有另一个方案,所需时间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而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根据上面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ε</FONT>时候的条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我们有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 </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a + Kε

</FONT>把这个耗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的方案搬到改动过的题目里去的话,所需的时间就会是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 + b'ε

</FONT>其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K</FONT>。所以根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Kε

</FONT>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 + b'ε </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a + bε

</FONT>这就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bε</FONT>是改动后题目的最佳方案所需的时间矛盾了。

  所以只要找到一个修改过的题目中的最佳方案,我们就得到了原来题目中的一个最佳方案,于是我们只要考虑所有旅行者的速度都不同的题目就可以了。<p></p></P>
 楼主| 发表于 2004-8-28 02: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B题:</P>< 0cm 0cm 0pt">当然题外是有一些合理的限制的,比如从池塘里灌水的时候,不管壶里是不是已经有水了,壶一定要灌满,不能和另一个壶里的水位比照一下“毛估估”(我们可以假设壶是不透明的,而且形状也不同);同样的,如果要把水从壶里倒进池塘里,一定要都倒光;如果要把水从一个壶里倒进另一个壶里,也要都倒光,除非在倒的过程中另一个壶已经满了;倒水的时候水没有损失(蒸发溢出什么的)等等等等。

  事实上,要解决上面这题,你只要用两个壶中的其中一个从池塘里灌水,不断地倒到另一个壶里,当第二个壶满了的时候,把其中的水倒回池塘里,反复几次,就得到答案了。以5升壶(A)灌6升壶(B)为例:

     A  B
     0  0
     5  0  A→B
     0  5
     5  5  A→B
     4  6
     4  0  A→B
     0  4
     5  4  A→B
     3  6

  现在我们问,如果是多于2只壶的情况怎么办(这样一来就不能用上面的循环倒水法了)?如何在倒水之前就知道靠这些壶是一定能(或一定不能)倒出若干升水来的?试举数例:
  1) 两个壶:65升和78升,倒38升和39升。
  2) 三个壶:6升,10升和45升,倒31升。

  我们可以看到,在1)中,65=5×13,78=6×13,而39=3×13。所以如果把13升水看作一个单位的话(原题中的“升”是没有什么重要意义的,你可以把它换成任何容积单位,毫升,加仑——或者“13升”),这题和最初的题目是一样的。而38升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它不是13的倍数,而65升和78升的壶怎么也只能倒出13升的倍数来。也可以这样理解:这相当于在原题中要求用5升和6升的壶倒出38/39升来。

  那么2)呢?你会发现,只用任何其中两个壶是倒不出31升水的,理由就是上面所说的,(6,10)=2,(6,45)=3,(10,45)=5,(这里(a,b)是a和b的最大公约数),而2,3,5均不整除31。可是用三个壶就可以倒出31升:用10升壶四次,6升壶一次灌45升壶,得到1升水,然后灌满10升壶三次得30升水,加起来为31升。

  一般地我们有“灌水定理”:

  “如果有n个壶容积分别为A1,A2,……,An(Ai均为大于0的整数)设w为另一大于0的整数。则用此n个壶可倒出w升水的充要条件为:
  1) w小于等于A1+A2+......+An;
  2) w可被(A1,A2,......,An)(这n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整除。”

  这两个条件都显然是必要条件,如果1)不被满足的话,你连放这么多水的地方都没有。2)的道理和上面两个壶的情况完全一样,因为在任何步骤中,任何壶中永远只有(A1,A2,......,An)的倍数的水。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充分性。在中学里我们学过,如果两个整数a和b互素的话,那么存在两个整数u和v,使得ua+vb=1。证明的方法很简单:在对a和b做欧几里德辗转相除时,所有中间的结果,包括最后得到的结果显然都有ua+vb的形式(比如第一步,假设a小于b,记a除b的结果为s,余数为t,即b=sa+t,则t=(-s)a+b,即u=-s,v=1)。而两个数互素意味着欧几里德辗转相除法的最后一步的结果是1,所以1也可以记作ua+vb的形式。稍微推广一点,如果(a,b)=c,那么存在u和v使得ua+vb=c(两边都除以c就回到原来的命题)。

  再推广一点,如果A1,A2,……,An是n个整数,(A1,A2,......,An)=s,那么存在整数U1,U2,……,Un,使得

       U1A1 + U2A2 + ...... + UnAn = s.    (*)

  在代数学上称此结果为“整数环是主理想环”。这也不难证,只要看到

    (A1,A2,A3,A4,......,An) = ((((A1,A2),A3),A4),......,An).

  也就是说,可以反复应用上一段中的公式:比如三个数a,b,c,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d。假设(a,b)=e,那么(e,c)=((a,b),c)=d。现在有u1,u2使得u1a+u2b=e,又有v1,v2使得v1e+v2c=d,那么

      (v1u1)a+(v1u2)b+(v2)c=d.

  好,让我们回头看“灌水定理”。w是(A1,A2,......,An)的倍数,根据上节的公式(*),两边乘以这个倍数,我们就有整数V1,V2,……,Vn使得 V1A1 + V2A2 + ...... + VnAn = w.注意到Vi是有正有负的。

  这就说明,只要分别把A1,A2,……,An壶,灌上V1,V2,……,Vn次(如果Vi是负的话,“灌上Vi次”要理解成“倒空-Vi次”),就可以得到w升水了。具体操作上,先求出各Vi,然后先往Vi是正数的壶里灌水,灌1次就把Vi减1。再把这些水到进Vi是负数的壶里,等某个壶灌满了,就把它倒空,然后给这个负的Vi加1,壶之间倒来倒去不变更各Vi的值。要注意的是要从池塘里灌水,一定要用空壶灌,要倒进池塘里的水,一定要是整壶的。这样一直到所有Vi都是0为止。

  会不会发生卡住了,既不能灌水又不能倒掉的情况?不会的。如果有Vi仍旧是负数,而Ai壶却没满:那么如果有其它Vi是正的壶里有水的话,就都倒给它;如果有其它Vi是正的壶里没水,那么就拿那个壶打水来灌(别忘了给打水的壶的Vi减1);如果根本没有任何Vi是正的壶了——这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w是负的。有Vi仍旧是正数,而Ai壶却没满的情况和这类似,你会发现你要用到定理中的条件1)。

  这样“灌水定理”彻底得证。当然,实际解题当中如果壶的数目和容积都比较大的话,手工来找(*)中的各Ui比较困难,不过可以写个程序,连倒水的步骤都算出来。最后要指出的一点是,(*)中的Ui不是唯一的,所以倒水的方式也不是唯一的。</P>
 楼主| 发表于 2004-8-28 03: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也感谢txy的建议,其实大家也看到了.一道我们平时看来较简单的题,其实仔细想一下还是很有意思的.</P>
 楼主| 发表于 2004-9-1 19: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b>7,8月征答评定(Newton基金):</b></P><><b>txy                     奖励5000;</b></P><><b>山水之灵           奖励3000;</b></P><P><b>wwffkk     咯咯在笑    math618</b></P><P><b>unique_18      chloroplast            奖励1500;      </b></P><P><b>有意见者请跟贴.</b></P><P><b>                                                                              Newton1983</b></P><P><b>                                                                                  2004.9.1</b></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数学建模网 ( 湘ICP备11011602号 )

GMT+8, 2024-11-30 14:14 , Processed in 0.07612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