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模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50|回复: 0

书摘〈表达的探究〉:对应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25 15: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p>
<> 书摘〈表达的探究〉      <p></p></P>
<>                                             对应点评<p></p></P>
< >对应建立了原形与影像之间的关系:欧氏几何保持了图形的度量性质,即任意两点距离的不变性,所以可以看为“刚体”运动;相似映射保持了角度的不变性;仿射几何保持任意三点的序关系;射影几何则保持任意四点之间的序关系。从欧氏几何到射影几何变形越来越大,但其中还有“量”的关系,并且始终保持将直线映射为直线。但是,拓扑变形则完全抛弃了各点之间在数量方面的联系,就连线段的曲直分辨也无意义,而仅仅保留了点之间的顺序不变性,连续映射在这里达到了最大“柔性”的变形,对应在原形与影像之间建立了新的序关系。<p></p></P>
<P > 在同构映射中,可以用影像集合中的关系谓词来表达原形集合中的关系谓词,它们在形式上是“同义”的。关系反演映射方法的精髓,就是用相对简单的谓词来表达较为复杂的谓词,通过对影像系统中的处理求解来得到原形系统问题的解。那么任意给定两个谓词,是否总可以找到一个连续的对应方法,使两者建立起同构的关系呢?比如,是否所有的谓词都可以与空间谓词形成同构关系呢?如果这是可能的,那么任何谓词都可以通过对应方法建立一个指称模型,我们就可以用直观的空间关系谓词,诸如“包含”、“平行”、 “在&frac14;之间”等等来等价表达所有其他的关系谓词,这在表达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任意两个谓词都能建立同构关系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不同构系统的确存在。比如在拓扑学中,不同胚的图形就是存在的。这也就是说,如果把对应方法限制在连续的对应,则存在着两个不可能形成同构关系的谓词,这两个谓词在形式化的意义上也不可能“同义”。<p></p></P>
<P>         由原形中一个元素,就能找到它的影像,而与原形中其他元素没有关系,这种原子决定关系是对应表达的重要特点。 对应表达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直接性,它是两个平面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那么什么是两个平面表达关系的界限呢?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中间过程可以省略可以合并,最终仅用 函数<I>y </I>= <I>f</I>(<I>x</I>)就可以表达了呢?<p></p></P>
<P>        请看图1.7,这是一个多平面的表达关系:<p></p></P>
<P> <p></p></P>
<P>   平面   &frac12;   平面   &frac12;  平面   &frac12;  平面    &frac12;  平面<p></p></P>
<P>        &frac12;        &frac12;       &frac12;        &frac12;<p></p></P>
<P>    <I>S </I>  &frac12;   <I> X</I>   &frac12;  <I>Y </I>   &frac12;  <I>Z</I>     &frac12;  <I>R</I><p></p></P>
<P>        &frac12;        &frac12;       <a href="http://www.shumo.com/bbs/post.asp?action=new&amp;boardid=108#_msocom_1" target="_blank" >[q1]</A> &frac12;        &frac12;<p></p></P>
<P> <p></p></P>
<P>                                                 图1.7   多平面之间的对应<p></p></P>
<P> <p></p></P>
<P>     其中有:<I>x </I>= <I>f</I> <SUB>1</SUB>(<I>s</I>),  <I>y </I>= <I>f</I><SUB>2</SUB> (<I>x</I>),<I> z </I>= <I>f</I><SUB>3</SUB>(<I>y</I>), <I>r </I>= <I>f</I><SUB>4</SUB>(<I>z</I>), 当它们满足下面两个条件,即可以合并为两个平面的关系:<I>R</I><I> </I>=<I>G</I>(<I>s</I>)。其一:每个函数都是一对一的,其二:对任意三个函数,结合律成立。比如有: (<I>f</I><SUB>1</SUB>* <I>f</I><SUB>2</SUB>) * <I>f</I><SUB>3</SUB> = <I>f</I><SUB>1</SUB>* (<I>f</I><SUB>2</SUB>* <I>f</I><SUB>3</SUB>)。结合律保证了将几个平面归化为两个平面的等效性,这种归化与映射正逆的次序无关。这意味着符合上述条件的中间描述过程都是可以省略的,即有<I>R </I>= <I>G</I>(<I>s</I>) = <I>f</I><SUB>4</SUB>* <I>f</I><SUB>3</SUB>* <I>f</I><SUB>2</SUB>* <I>f</I><SUB>1</SUB>(s),<I>G</I><I> </I>就是<I>S</I>与<I>R</I>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p></p></P>
<P>     那么什么样的中间过程不可省略,什么样的中间过程是跳不过去的呢?这是深刻把握“对应直接性”的关键之处。如果在上述的中间平面中,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出现了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或者形成了自我因果的“反馈”环链等等,这些关系都是直接对应所不能概括的,这一点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详细探讨。 </P>
<P> 欢迎同好者交流提供电子样章</P>
<P> <a href="mailtEmail:yushan@mail.dlptt.ln.cn" target="_blank" >Email:yushan@mail.dlptt.ln.cn</A></P>
<DIV >
<HR align=left class=msocomoff SIZE=1 width="33%">

<DIV >
<DIV>
<P> <a href="http://www.shumo.com/bbs/post.asp?action=new&amp;boardid=108#_msoanchor_1" target="_blank" >[q1]</A></P></DIV></DIV></DIV>[em09][em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数学建模网 ( 湘ICP备11011602号 )

GMT+8, 2024-11-26 20:24 , Processed in 0.0608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