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模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24|回复: 2

诸葛一周年纪念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9 21: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离开数学建模已有大半年了,回看一年以前cccp与我发的帖子感触良多。大家也许挺想知道我们过得怎么样吧。这一年中我们过得有些坎坷,三人分开后可谓是一事无成。挑战杯,结构模型,研究生数学建模,在这些比赛中我们都无所作为。cccp上半年《基础工程》课的考试没通过,报研的事也就打了水漂。我们老大司马最终还是没能去香港读研。我嘛也就平平庸庸的过着。</P>
<>      最近《工程经济管理》课的老师要我们写些关于人生与专业的东西。于是写了些自己的经历影响自己专业观念的东西。结果一写就将近五千字,其中不少是数学建模的东西,于是便想起拿到数模论坛上来与大家分享,也算是纪念一年前发的经典帖子吧,同时也希望大家帮我想想题目如何取。</P>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9 21: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我在广东韶关凡口铅锌矿长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十年代那里不过是个小的露天硫磺矿;六十年代初,硫磺采得见底的时候发现了铅锌。经勘查,铅锌矿的储量极大、品位极高(至今仍是东南亚第一大铅锌矿)。我的祖父是高级工程师,那时在广东省经委负责审批矿山上马。由于关系重大,我的祖父及其它三位高工被调往负责矿山的建设。后来祖母担心祖父只身一人在矿山,工作生活无人照料便举家从广州迁至了矿上。这一迁便影响了三代人。因而在我看来专业不仅会影响一个人,也许还会影响后辈。</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后来文化大革命来了,作为臭老九的典型我的祖父遭到了残酷的批斗。文革过后没多久我的祖父过世了。然而凡口铅锌矿蓬勃的发展了起来,养育了我的父辈和我们。在文革中我的父辈也受了不少的苦。最让我父亲难过的就是他们没有读到书。我的父亲说他很遗憾,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让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没落了。</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到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过世。我虽未见过祖父,但从父辈的口中,我觉得祖父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人问我长大了想干什么,我会立马答道:“我长大了要像爷爷一样当工程师!”但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工程师。随着我渐渐长大我才知道工程师涵盖的范围很广,我的祖父是一位采矿工程师也是一位土木工程师。</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上小学的时候,电子游戏出现了。它占去了我们很多的课余时间,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在我眼中,那是一样很神奇的东西,我梦想有一天我也能够编制自己的游戏。抱着这样一个很单纯的梦想,初中我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一学我就迷恋上了。后来参加了青少年信息奥赛,取得了一些小成绩。上高中,我进了省重点。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位很好的计算机老师。在他那里我学习了“数据结构和算法”。这门课程很有用。在它的帮助下我在省奥赛中拿了奖。于是高考之前我决定在大学里要学习信息类的专业。在儿时的理想和兴趣之间我选择了后者。高考第一志愿我毅然填报了厦门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而父亲很想让我填报中南大学,因为祖父曾经在中南矿冶学院待过。在协商过后我把中南放在了第二志愿。</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知道录取消息的那天下午,父亲无比的激动,用他的话来说我可以孙承祖业了。而我却感到很失落,因为我没能去到我想去的学校,也没能学到我想学的专业。于是,从知道录取消息一直到父母陪我来学校报到,我的心里都觉得有些放不下。后来我记录寝室的电话号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731</FONT>……,竟偶的想起我的高考考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2010<B><U>0731</U></B></FONT>。“我的考号后四位数竟是长沙的区号!这也许是天注定我要来长沙的!”那时,我才想开了一些。</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刚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我还是不太安分,总想能不能换到信息类专业去。但是大一暑假过后我的想法开始变了。大一下学期经师兄介绍,我有幸认识了刘庆潭老师。那时他正主编一本《材料力学》教材,他准备在书后付一个《材料力学计算软件》。在他的指导下暑假里我参加到了《材料力学计算软件》的开发工作中。软件是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VB</FONT>开发的,由于我初中就学习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Quick Basic</FONT>,因此我很快熟悉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VB</FONT>。六年多的编程经验也让我在开发工作中得心应手。很快我完成了软件中有关疲劳强度模块的编写。随后我又参与了《隧道开挖引起的岩层移动及变形分析软件》的开发工作。负责对计算的结果数据进行后处理,将其图形化。</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大一的暑假是很值得回味的。早晨六点半起床,到操场跑上一圈,便去打水吃早餐。七点半准时到实验室开始工作。中午十二点和开发组的其它成员一起到食堂吃中午饭。在宿舍午休过后,下午两点半又会准时到实验室开始工作。有时为了赶进度,我们会一直工作到晚上将近八点,直到肚子饿得受不了了,才匆匆结束一天的工作去吃晚餐。在我看来,吃晚餐的时间是一天中最轻松、最惬意的时间。我们一边不紧不慢的享用我们的晚餐,一边聊聊各自工作的进展以及一些其它的工作之外的事情。每当聊及自己的工作时我都会觉得有一种满足感和一种成就感。回到宿舍冲完凉,天色早已全黑了。一天中最难挨的时间也就随着夜幕来临了。整栋宿舍里空空的,走路能听到回声。在台灯下看书时,安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那时候我感到非常孤独,非常想家。但是孤独可以让人变得平静,让人看清自己。因为孤独时人除了面对天地,便只有自己,于是便可以抛弃一切的世俗、偏见与虚伪来面对自己,来审视自己的过去,规划自己的未来。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二十余天。这二十余天对我来说是漫长的,单调的,却又极度充实的。在暑假中,我不仅巩固了我的以前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学习到不少新的知识,而且我锻炼了自己的协作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那是我人生的一次转折。我的心态变得积极起来。我也不再想更换专业。因为我知道了,我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编程能力是可以很好的为我的专业服务的。走复核型的路线,我也许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大二下学期,学院开始选拔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的参赛选手。我积极报名参加了。又一次机遇,一次挑战,一次成长的历程开始了。</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数学建模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早在高中时我参加信息学奥赛时我就知道大学里有这么一个赛事。其与信息学奥赛关系密切,中学时参加过信息学奥赛的人往往能在数模竞赛中大显身手。起先我并不想参加。一来我在初高中参加了多年奥赛,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成绩,感觉有些厌倦这些所谓的竞赛;二来在经历了大一暑假之后我认为应当结合专业发展特长,数模与我的专业联系得似乎不算太紧密。然而我的搭档刘南,以他的激情感染了我。同时,学校开出对获全国奖者保送研究生的优惠条件也深深吸引了我。因为我是一个不太习惯考试的人。初中考省重点高中,因为差了两分,父母为我花了九千九的择校费。高中考大学,在五门考试中,我把我的王牌物理考糊了,不但没有用它把总分拉上去,反而把其它科目的平均分拉下一截。</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既然谈到考试我想顺便谈谈我对我们应试教育的一些看法。在我们教育体制下的考试,学生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试卷上的试题。学生不能在考试中查阅资料,不能交头接耳。中考、高考的分数更是作为一个量化的指标一点人情味也没有的决定着应试者的命运。于是在我们的初等教育中,教会学生如何应付考试,如何考出高分就成了最大的任务。经过这样的初等教育过后,我们的大学生们或多或少的养成了一些共性。不习惯借助外界的帮助去解决问题,缺乏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种行为在考试中被视为作弊。不会主动的发现问题——出试题是老师的事。而这些恰恰与当今社会要求的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相悖。除此之外,老师们说现在的学生做事一鼓作气很行,但是如果一件事要求反复求精完善,就没有干劲了。这同样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病。考试试卷交上去了就表示考试完成了,哪有考完试再把试卷拿回来重做的呢?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任何一项工程都必定是经过多次校正、修改、优化才能付诸实现的。就拿编程来说,任何一个编程大师也无法保证所编写的程序一遍就能编译通过,并且得出正确结果。反复求证,精益求精的作风,不论是在研究或是在实践中都是必不可少的。</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言规正传。两次大的打击实在让我难以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因此我对考研实在是没有什么把握。有保研的机会还是应该去争取的。</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我和刘南都被院里选中参加了培训。数学建模竞赛是以三人为一组参加的。三人要组合成有机的整体,比较理想的是一个主要负责写作,一个主要负责建模,一个主要负责求解(编程是主要能力),除此之外三人应该有很好的协作能力。培训之前刘南找来了我们队的另外一位成员。这个人的学习成绩很好,在我们专业排名第六。然而他的知识面并不开阔,思维也不够敏捷,归纳总结能力也比较一般。最要命的是此人缺乏热情,合作意识很差。三个人在一起时我们的工作效率很低,我的情绪也很受影响。但庆幸的是,刘南高中也是参加数学奥赛的,有着很好的数学思维,加之我较好的编程能力,培训期间老师布置的训练题我们两人基本上扛下来了。但是我则表现得比较悲观,我觉得队里有这样一位搭档我们不会走得太远。有时甚至有放弃的念头,但刘南那用不完的热情维系着我,让我坚持下来了。</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对于坚持不懈的人,老天不会吝啬给予机会。校区选拔赛之前,院里要求重新组队。经过努力我们争取到一位新的队长——司学通。他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0</FONT>级的学长,本科的前两年在因材施教班学习。他的知识面非常开阔,并且有着十分强的写作能力,十分敬业,在学习上有着拼命三朗的精神。司学通的加盟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再次燃起了激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参加全国赛的经历,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赛后我在中国数学建模网,建模论坛上发表了回忆自己建模经历的帖子。其中这样写道:</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1</FONT>日晚,当我和司马挤在一张床上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接下来的三天对我来说会有多么的恐怖。</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2</FONT>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日上午,除去六小时的睡眠,沐浴,和日常的新陈代谢的时间外,我一直工作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sj</FONT>前,神经一直绷紧着。毫不夸张的说,那时我真的感觉到编程的,在数模队里是冲锋陷阵的角色。设计算法,编程,验证算法,整理结果,每一步都在不停的交错进行着,我的情绪一直处在焦虑的状态中。只有范玮琪的“那些花儿”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eyond</FONT>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MAMI</FONT>”,能给我一点精神上的舒缓。那些让我觉得是来自天籁的声音,让我的烦乱的思绪变得清晰,让我的红红的耳根变得清凉,让我的重力中心从头上重新回到肚脐的位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日早上,我的眼皮似乎聚变成了白矮星物质,我用尽全身内力才能勉强将其抬起一点。”</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3</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0</FONT>正,当我们把决定命运的建模论文交出后,我们便全部摊倒在宾馆房间的地毯上。喊着“打死也不参加数学建模了!金盆洗手吧!”然而不久我们就食言了。在指导老师和学院的要求下我们又准备迎接一次更大的挑战: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在春节欢乐的气氛中我们在为竞赛做准备,在元宵节那夹杂着春意的夜晚我们已经进驻比赛场地。这一次我们没有什么心里压力,四天的比赛也就变得轻松多了。但我们还是尽力做得最好。第五天的早上我们的论文“<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HE QUICKPASS SYSTEM – A FASTER AND BETTER ALTERNATIVE</FONT></B>”完成了。在我们把它交出去的那一刻,我意识到我的建模经历真正要告一段落了。</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为时一年多的建模经历更加丰富和充实了我的大学生活。在建模过程中我也学会很多的知识,有着很多的感悟。一年前我在回忆建模经历的帖子上便写出了几点我的深刻感触:</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要大胆上路,没有尝试之前,别说目标太遥远。</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不要想着靠别人。</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一旦决定去做就坚持到底,只要肯付出,老天不会吝啬的给你机遇。</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不要计较得到多少。其实只要去做你就能得到很多财富,一起打拼天下的朋友,人生中难忘的经历。</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合作精神很重要。</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激情,可以催化自己,以至感化他人东西。”</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而数学建模给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深刻的改变了我的专业观。“数学建模”表面上看是数学的竞赛,其实我觉得它是一种综合的竞赛。它可以涵盖到理工科的任何领域。在一年多的竞赛经历里,我们接触过露天采矿中机械设备的调度问题,传染病的传播问题,大型公园的售票系统,指纹的辨识问题,机械零件的设计问题,施工组织的优化问题,交通规划问题,医学影像重构问题等等、等等。在遇到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对其所属的领域都接触甚少,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位给我上过培训课的老师曾这样说过:“在接触到问题之前就我们都不是专家,但是在三天的时间里,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收集大量资料,通过整理学习成为问题所涉及领域的准专家。否则我们便无法完成比赛。”经历了一年多的建模,这句话在我的心中越发变得深刻了。其实我们在学校里应当要学习的不能单纯是知识,更应该是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将现实问题抽象和转化的能力,当然还有创造力的源泉:发现问题的能力。当我们明确了我们需要的是能力的时候,我们对我们在学校里学习什么专业也就不会看得那么重了。人的一生很难只从事一种职业。我们需要观念不应该是“学了什么就去从事什么”,而应该是“需要从事什么就去学什么”。</P>末了,我想用钱伟长老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我是一个没有专业的科学家,祖国需要什么我就从事什么。
发表于 2004-12-21 23: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个没有专业的科学家,祖国需要什么我就从事什么,</P><>估计也只有数学专业的可以啊!其他的就难了。</P><>我要以前辈(钱伟长)为榜样</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数学建模网 ( 湘ICP备11011602号 )

GMT+8, 2024-11-27 11:55 , Processed in 0.0718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