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模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09|回复: 14

今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B题的答案应为无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9 19: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装车需五分钟,卸车需三分钟,因而每一铲点不可能超过96车,每一卸点不可能超过160车,而标准答案中某些铲点超过96车,因而标准答案是错的!所谓的参考答案一出来,我就给清华的姜启源先生讲了此问题,姜先生也谈到参考答案中存在超过96车的问题,但后来就没有了下文,.....
发表于 2003-11-15 07: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B题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是一道很好的题目!只是对旧的运筹学题目的改装,并且不成功!
发表于 2003-11-22 01: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A题比B题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9 00: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参考答案的的质疑
    本人是一名高校教师,在今年9月22-25日指导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25日凌晨临近交卷时学生告诉我无法得到选做的B题答案,认为此题无可行解。我当时要求他们本着科学的态度,如实将结果写入试卷。
    竞赛结束后,我在网易数学建模论坛看到B题的参考答案,发现某些铲点运量和出现96车的现象,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说明见后)。我当即与组委会负责人、清华大学姜启源教授联系,姜先生一方面否认组委会曾将参考答案在网上公布,一方面也认为在参考答案中确实存在某些铲点运量和等于96车的不合理现象,当即姜先生让我留下姓名及联系方式,当时我觉得问题会得到妥善地解决,未加留意。出乎我的意料,阅卷结束后我从阅卷专家处拿到的参考答案同样存在96车的现象。随即组委会在十一月初公布了全国奖初稿,异议期20天。正当我对这一结果心灰意冷的时候,我看到《南方周末》有关江苏高考事件的报道,鼓起勇气再次向组委会谢金星教授发去电子邮件,谢教授的回复令人不能满意(第一次回复见附后),因为问题不是等待不等待的问题,而是压根不可能的问题。失望之余,再次去信质疑。谢教授回信指出:至于一个班次内装车运走96车的问题,我们在将参考答案发给了各赛区负责人后,又给赛区负责人发出了如下补充说明: ‘对电铲能力约束的理解:可以认为只要在8小时中能装上车就能完成生产,即每个铲位产量可以达到96车(亦即原参考答案中第2页上的约束(2)可以取到等号)。由于实际生产中各班次之间是连续的,可以认为这样假设有一定合理性。当然,如果论文中通过分析说明铲位不能满负荷生产(即每个铲位产量可能达不到96车),也是可以的。也就是说,认为每个铲位产量可以达到96车也只是一种理解,不一定非如此理解不可。’谢教授的上述解释让人如坠雾中,莫名其妙。谢教授自称看到找到可行解的论文,笔者希望他能够提供这样的论文,至今没有下落。事实上竞赛中许多学生已经意识到该问题无解,有的坚持自己的无解判断未获任何奖项,有的按照出题人的思路,杜撰答案反而获奖,甚至是国家奖。笔者认为上述做法是极其不严肃的:①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作为数学问题丝毫含糊不得。②近年来学术风气每况愈下,许多人在科学研究中(包括硕士及博士论文),杜撰及捏造试验结果和数据的现象屡见不鲜,参加数学建模的学生(全国有五千多队,一万六千多名学生参加)是在校大学生的佼佼者,如果养成投机取巧有奖、坚持真理受罚的思维模式,后果不堪设想。恳切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维护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严肃性,给在校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成才环境。
    为什么96车不合理呢?以参考答案第一问解答为例(参考答案见表一),因为每一个铲点只有一辆铲车,每班次8小时共计480分钟,即使铲车连续工作不停顿和卡车一辆接着一辆连续装载,每辆车平均装载五分钟,考虑到最后一车装载完毕后要以每小时28公里的平均速度经过一段距离运往卸点,3分钟卸载完毕,扣除这些时间,铲点运量和势必小于480/5=96车。那有人讲如果我少运一车,95车是否可以满足题设?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每辆卡车的装载量为154吨,该问参考答案中产量分别为12012、13090、13090、19096和13090吨,减去一车后将无法满足1.2万吨1.3万吨、1.3万吨、1.9万吨、1.3万吨的产量要求。同样在第二问中,七个铲点中有五个铲点运量和为96车,同样也是不正确的。
表一(参考答案第一问解答)
        矿石漏        倒装厂Ⅰ        岩场        岩石漏        倒装厂Ⅱ
铲位1        0        0        0        81        0
铲位2        13        42                0        13
铲位3        0        0        0        43        0
铲位4        0        43        0        0        0
铲位5        0        0        0        0        0
铲位6        0        0        0        0        0
铲位7        0        0        0        0        0
铲位8        54        0        0        0        0
铲位9        0        0        70        0       
铲位10        11        0        15        0        70

表二(参考答案第二问解答)
        矿石漏        倒装厂Ⅰ        岩场        岩石漏        倒装厂Ⅱ
铲位1        0        16        0        80        0
铲位2        0        54        0        28        14
铲位3        38        22        0        32        4
铲位4        0        68        0        20        0
铲位5        0        0        0        0        0
铲位6        0        0        0        0        0
铲位7        0        0        0        0        0
铲位8        24        0        12        0        60
铲位9        18        0        74        0        0
铲位10        0        0        74        0        22
附谢金星教授第一次的回复:
谢谢你的来信。据我所知,参考答案中有铲点达到96车,但没有铲点超过96车。当然,你可能会说铲点达到96车也不可能不等待,那是另一个问题。
附谢金星教授第二次的回复:
曹茂生老师:
谢谢您的来信。有很多教师、学生也提出过与您所提出的质疑类似的问题,在全国评阅会上来自各赛区和全国组委会的专家也对此进行过认真讨论。虽然大家的意见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主要是对“等待与不等待”应该如何理解的问题),但大家基本上一致认为这道赛题是一道比较好的题,参考答案的解法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解法。很抱歉,我不清楚我是怎么具体回答您的EMAIL的了(您在附件中没有附上),因为我处理过大量类似的 EMAIL。下面我仅就您的质疑发表一点我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首先,我也知道在竞赛结束后网上有参考答案的帖子,但确实不是我们发布的。在竞赛结束后,我将参考答案发给了各赛区负责人,我相信网上公布的就是从某个赛区负责人处得到的。也就是说,网上的参考答案确实与我们发给各赛区负责人的参考答案相同。我觉得,有些赛区负责人将参考答案发表或提供给他人发表在网上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因为在参考答案中我们再三强调“以下答案是命题人给出的,仅供参考。各评阅组应根据对题目的理解及学生的解答,自主地进行评阅。”也就是说,参考答案应该被理解为只是解法之一,而不是唯一解答或标准答案。事实上,由于该竞赛的特殊性,我觉得本来就不应该有标准答案,而是应该根据具体论文具体评判其创造性和价值。您提到参考答案中“某些铲点运量和出现96车的现象,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说明见后)。”我在文中没有找到您的证明。当然,如果要按照精确的时间提供严格的排时计划,或一定要在一个班次内装车运走,一个铲点运量和出现96车显然是不可能的。我的想法是:题目中明确说明严格的排时计划无效,隐含着没有必要考虑严格的排时计划。这也是比较符合实际中存在大量随机性的实际情况的。无论安排得怎样周密的计划一旦实际生产起来,就会被随机性弄得乱七八糟。所以在实际问题面前,估算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至于一个班次内装车运走96车的问题,我们在将参考答案发给了各赛区负责人后,又给赛区负责人发出了如下补充说明: “对电铲能力约束的理解:可以认为只要在8小时中能装上车就能完成生产,即每个铲位产量可以达到96车(亦即原参考答案中第2页上的约束(2)可以取到等号)。由于实际生产中各班次之间是连续的,可以认为这样假设有一定合理性。当然,如果论文中通过分析说明铲位不能满负荷生产(即每个铲位产量
可能达不到96车),也是可以的。”也就是说,认为每个铲位产量可以达到96车也只是一种理解,不一定非如此理解不可。只要论文做的有道理,就没有必要要求计算结果与参考答案完全相同(其实包括模型也没有必要要求与参考答案完全相同)。事实上,在全国评阅论文的时候,我发现专家们反而是特别留意、关注那些与参考答案的假设、模型、思路、结果完全不相同的论文,特别化时间仔细看看这样的论文中有什么创新、是否有道理。当然,如果想法没有道理,我们也不能仅根据一篇论文与参考答案完全不相同就判定它是好的论文。很多论文在“严格不等待”条件(严格排时条件)下讨论问题,最后没有得到任何可行解或近似解,这样的论文我承认有一定新意,但不认为是好论文。您目前是否仍觉得此题在“严格不等待”条件(严格排时条件)下无可行解?我认为是可以找到可行解的。实际上,我已经看到了在这样的理解下找到可行解的论文。当然,其解题方法完全是另外一种思路。我是很欣赏这样的论文的,可惜这样的论文为数不多。最后,谢谢您对这项竞赛的关心与支持。
谢金星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9 01: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对全国组委会失望之际,事实上竞赛中许多学生已经意识到该问题无解,有的坚持自己的无解判断未获任何奖项,有的按照出题人的思路,杜撰答案反而获奖,甚至是国家奖。在三番五次遭到各方质疑的情况下,毫无反思之意,竟然决定12月6日在厦门召开所谓的颁奖大会,笔者认为上述做法是极其不严肃的:①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作为科学问题丝毫含糊不得。②近年来学术风气每况愈下,许多人在科学研究中(包括硕士及博士论文),杜撰及捏造试验结果和数据的现象屡见不鲜,参加数学建模的学生(全国有五千多队,一万六千多名学生参加)是在校大学生的佼佼者,如果养成投机取巧有奖、坚持真理受罚的思维模式,后果不堪设想。
发表于 2003-11-29 03: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幸好我做的是A题
发表于 2003-12-1 00: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b题是对的,因为装车需五分钟,卸车需三分钟这是一个随机数,不是固定值.这是本题的关键所在.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 06: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从铲点到卸点不需要时间?
发表于 2004-1-20 06: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ianzhouhui在2003-11-30 16:18:21的发言:
我觉得b题是对的,因为装车需五分钟,卸车需三分钟这是一个随机数,不是固定值.这是本题的关键所在.
同学
不知道你是没理解楼主的文章
还是由于自己得了奖而为此辩护
而且说“装车需五分钟,卸车需三分钟这是一个随机数,不是固定值”这模棱两可的话
如果你真的认为B题有解
就应该针对楼主的观点清楚的阐述自己的理由来反驳
而不是说一些莫名的话去糊弄别人
发表于 2004-1-20 06: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maocao1在2003-11-30 22:30:21的发言:
难道从铲点到卸点不需要时间?
呵呵
lianzhouhui没考虑过
别难为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数学建模网 ( 湘ICP备11011602号 )

GMT+8, 2024-11-27 21:34 , Processed in 0.0538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