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S_lmr 发表于 2024-1-12 12:05:29

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输仿真与人因安全郭孜政教授团队2024年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本帖最后由 HFS_lmr 于 2024-1-12 12:05 编辑

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输仿真与人因安全郭孜政教授团队2024年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招募启事郭孜政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博导,团队负责人。具有轨道交通和工程心理学的双重背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轨道交通运营与安全学科组主席、中国人类工效学会复杂系统人因分会发起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工程心理学会委员。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SSCI/EI检索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4部。以第一发明人取得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 3 项,主持纵向课题10余项,横向课题80余项,累积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
李国法教授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重庆大学小米青年学者,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创新与应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1项,重庆市面上项目1项,广东省纵向协同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深圳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深圳市面上2项,其它项目若干。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8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入选热点论文,参编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1项,美国专利授权1项。获第六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AutomotiveInnovation期刊2020年度Best Paper、IFAC CPHS 2020的Best Student Paper、NSK机械工学优秀论文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青年工程师等荣誉。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和IEEE Sensors Journal的Associate Editor,《中国公路学报》青年编委(获优秀青年编委)。
张警吁研究员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人机交互大会工程心理学专委会(HCII-EPCE)委员,中国用户体验联盟专家委员,中国人类工效学会复杂人因分会发起委员,CCFTransactions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Interaction和Ergonomicsin Design期刊编委,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多项面上项目以及多项JKW课题等),在人因工效学的顶级期刊HumanFactors, Applied Ergonomics, Ergonomics,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等刊物上发表SCI/SSCI/EI论文60余篇。
骆泳吉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相关优化问题研究,主要包括高速铁路列车席位控制、列车运行图优化及调整、城市轨道交通节能调度、交通系统仿真与优化。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多项,在《TransportationResearch Part C》、《Computers & IndustrialEngineering》、《Simulation Modelling Practiceand Theory》、铁道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
学校背景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学校以工见长,拥有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A+)并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学校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建立起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和科研体系。学校围绕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等领域大力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科技成果四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第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实验室及研究团队西南交大交通运输仿真与人因安全团队办公面积占地400余m2,拥有价值2000余万元的调度模拟仿真系统实验设备。目前研究团队共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工程师、软件开发人员、博硕士生共计60余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国铁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交通运输部、四川省科技厅、成都市各类纵横向课题近百项,累计科研经费6000余万。团队有高水平软硬件开发团队作为支撑,其中团队自主研发的高铁调度仿真平台、重载铁路调度仿真平台、高铁调度员作业适应性测试平台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铁路局。团队长期致力于轨道交通领域的运输组织优化与仿真与人因安全研究,重点关注行车组运输组织仿真、行车指挥调度和火车驾驶中的心理负荷、情景意识、疲劳测量、绩效分析以及人因事故的统计分析等。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研究方向类别 研究方向
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优化与仿真1.    基于车流推算的运输计划自动编制2.    运输阶段计划的自动调整3.    编组站运输组织优化
4.    调度指挥应急辅助决策

5. 运输系统仿真(调度、车站)

轨道交通人因安全1.    关键岗位人员选拔、安全性评估、干预矫正2.    关键岗位人员作业状态评估(疲劳、情绪)3.    基于数据挖掘的危险、违规性作业诱因分析4.    轨道交通人机交互优化


西南交大轨道交通人因安全团队
博士招募要求本团队招募2024年计算机及轨道交通运输方向的博士,如果你符合下列要求,并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符合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入学的基本条件,欢迎报考本实验室的博士。本实验室将以高标准的学术训练为牵引,以真正服务行业实践为方向来培养博士。1 专业背景相关:具有计算机、数学、安全科学、轨道交通、复杂系统建模、人机交互、统计学、或者大数据分析等专业背景,计算机、数学专业优先。2 数学能力强: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及方法等。3 编程能力强:熟练使用C++、python等,具有良好的前期编程基础。4 英语能力强:通过英语六级者优先,具有英文SCI论文发表经历(个人一作或导师一作自己二作)优先。时间紧迫,名额有限,有意者请尽快将简历发送至邮箱:guozizheng@swjtu.edu.cn,截止日期2024年1月25日24时。
实验室及研究设备团队拥有优良的轨道交通人因工程实验条件,如高铁调度仿真实验平台、高铁驾驶仿真实验平台、高铁调度作业适应性测试平台,以及脑电、心电、眼动、多导生理仪等各类设备。在长期的与现场研究中,积累了海量的认知能力测试、人员操作记录和事故记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输仿真与人因安全郭孜政教授团队2024年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